心理学老师课堂上分享情感,心理课程写实记录50字左右?

心理咨询师连续四节课一直在了解我的情况让我讲,这种现象正常吗?

题主给予的情况还是太少,只能简单分析分析

如果咨询师是经典精分流派,这个过程并不能称之为错误,只要来访者还未能提供无意识材料,经典精分流派的心理咨询师就会让来访者一直倾诉下去。

如果是主体间性流派,来访者问出这样的问题,应该情感协调已经失败了,咨访双方构筑的共同工作的场,出现了怀疑,未能够提供安全与受保护的空间,咨询已经开始破灭。

人本主义流派的心理咨询师,一切会以来访者为中心,只要来访者还愿意倾诉,人们主义流派的心理咨询师是不会介入的来访者的主诉当中的,如果来访者认为有必要改变,可以自身主动提出。

自我心理学派心理咨询师主要做的方向是防御,连续四次在倾诉在自我心理学派,看来应该是一种防御,不愿意被咨询师指出心理问题

如果是认知行为流派在心理咨询师,那么这个咨询应该算是失败的,因为认知行为流派首次来访,就要确定治疗的目标,而不是一直在倾诉。

另外要考虑到提出本身,是否提供了真实的情况,知否隔离了内心的情感,是否通过不停的倾诉来阻止咨询师共请自己的内心世界,

具体的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心理课程写实记录50字左右?

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情感是心理学的一部分,还是心理学是情感的一部分?谁能讲解一下?

情感是心理的一部分。心理包括认知,情绪,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很多方面。然后心理学的研究包括心理的所有部分。

今天看到心理学上说,情感是人类独有的。为什么?

情感是人对事物产生的主观体验,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所以情感强调的有几个方面,一是人的主观体验,二是具有社会属性。

由于人们平时会进行各项活动,从而与客观事物发生多样联系,所以这些客观事物对与之联系的人就产生了特定的意义,人也会对其产生特定的态度,会产生各种体验,这实际上是人类的一种主观内心体验过程,称之为情感过程。

除了人类,其他生物可能也会有各种体验,不过人类总是会更关注自己一些,研究心理也是以人为基础来进行的。心理学上的情感主要研究分析的对象是人。

心理学:为什么我们更热衷于把心里话告诉陌生人?

感谢邀请。

为什么我们会更愿意向陌生人倾诉自己的心里话呢?

其实这是误解。我们并不会轻易地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陌生人!仔细回忆就能想到,我们在选择倾诉对象时,是有过思考的,可能是感性的,也可能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我们不会在大街上随便抓一个陌生人就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ta。

但另一个现实也告诉我们,我们在家人,朋友面前没法表达的情绪,困扰甚至一些无法言说的经历,在面对有些“陌生人”时,倾诉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我认为这主要受到我们的“界限感”的影响。

界限感,是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对自己在他人面前暴露程度的控制;二、对别人面对自己时暴露程度的感受。三、对交往时界限的调整。

很明显,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是动态的,面对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的不同时段,要调整自己的自我暴露程度。

自我界限感强的人,对自己可暴露的内容更清晰明确;对别人面对自己时自我暴露的程度判断更准确;调整自己的自我暴露程度以及内容更灵活。反之,则是模糊、不准确、固板。

与界限感共存的是由此引发的安全感,依赖感、信任感等等情感。界限不明确的话就容易引发安全感、依赖感、信任感的问题。

好了,回到我们的问题,为什么面对陌生人时我们更容易倾诉自己的自己话。

之前说过,这里的“陌生人”不是大街上随便抓的,而是我们选择的,我们判断了自己界限感与那个“陌生人”的界限感之间的匹配度,找到了那个可以倾听自己心里话又不会引起自己不安全、不舒服的状态。

那么为什么不选择熟悉的人倾诉的呢?

当然不是所有的熟人都不适合倾诉心里话,而是有时候越熟悉的人,之间的界限就越模糊,这样之间的干预就越强,而我们在选择诉说心里话的时候,更多的不是让别人评判,出主意,而仅仅是想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仅此而已。

所以,我认为界限感是我们更倾向于向陌生人倾诉心里话的原因之一。

什么是情感学?要从什么学起?

1.概念:情感是心理学中用来描述感觉或情绪经验的概念。在心理学里,情感是生物体与刺激相互作用的导体。这个词有时也指情感表达,例如通过面部、声音或手势等行为。

2.地位:情感领域是现代心理学描述的三个分支之一,这三个分支分别为认知、意动和情感。所以情感也在“心理学”的行列中,即 “情感”、“行为”和“认知”。

3.可以先从学习这六种主要情感理论开始。

1)情感进化论

查尔斯·达尔文认为情感之所以进化是因为它们具有适应性,可以使人类和动物生存和繁殖。爱与感情的感觉引导人们寻找伴侣并繁殖。

2)詹姆斯·兰格的情感理论

情感是由于对事件的生理反应而产生的。

3)炮弹情绪理论

情感的生理和心理体验是同时发生的,而一种不会引起另一种。

4)沙赫特·辛格理论

生理唤起首先发生,然后个人必须找出引起这种唤起的原因,并将其标记为一种情感。刺激导致生理反应,然后进行认知解释和标记,从而引起情绪。

5)认知评估理论

思考必须首先发生在经历情感之前。事件的顺序首先涉及刺激,其次是思考,然后导致生理反应和情绪的同时发生。

中学心理老师上心理课,学生都觉得自己好欺负,课堂纪律很差,怎么办?

课堂纪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说课堂纪律差的情况要尽快改善。我认为课堂纪律的好坏与学生个人、授课教师以及班主任息息相关。

一、学生个人

每个学生的习惯不尽相同,有的非常认真,有的则上课爱说话,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

二、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组织教学能力,课堂纪律好,老师无非做到了以下几点:为人严肃;具有较强的人格魅力;课堂内容精彩。作为授课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三、班主任

班主任应该重视本班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纪律观念的引导,与个别纪律差的学生谈心,精挑细选班干部切实起到管理、模范引领的作用。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到之处还希望多多指正。欢迎大家点赞转发。

如何从心理学上解释「同理心」(又称:共情)?

共情:又称同感、同理心、移情等指的是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感受并对他人的处境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也是人类与生俱来,能与他人更好链接的心理能力。

例如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会对其他婴儿的哭声产生反应,而当他们12个月大的时候就会安慰悲伤的同伴,12-18岁的孩子就会有主动帮助他人的行为。

而通常这是人“镜像神经系统”在运作,即察觉情绪→进行行动→感同身受,例如女性看爱情电影往往容易比男性更容易感动,说是女性感情更加细腻,其实也是女性“镜像神经系统”比男生更发达的表现。

而共性的特征就是接受他人观点、不评论他人、识别他人情绪与他人一起感受。而共性能比同情、回应更好让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例如公司职员负责的项目出错,领导无论是批评还是安慰,都不如表示自己也曾遇到类似困难,并讲述经验能更好让其成长。

而为了更好与他人的链接,共情也则需要学会尊重、倾听他人的想法,然后与他人一起感受。这样才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稳固,让生活更美好。所以共情也是人类最美丽的心理能力。

心理学中“爱”是怎么解释的?

当你想要了解爱怎么解释的时候。我很想知道你对于爱的解释希望是友谊爱还是亲密爱。是特定对象的爱还是广泛的社会普世价值的爱。在没有对这些有前提设置的情况下,爱的解释包含的定义和范围太广泛了。

添加老师微信 qgzx5520(长按复制微信号)或LINE ID ve1314 可享受一对一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