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中有情感弱化的人,对感情淡漠是什么性格?

不想与人来往,情感淡漠是一种什么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会看到一些人独来独往,不太喜欢与人来往。

这样的人可能是性格上比较寡淡,或者自闭,而不仅仅是偏内向

内向是人的一种气质,艾森克个性问卷将典型内向描述为: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保守,与人保持一定距离(除了挚友),生活规律,严谨,做事靠谱,很少有进攻行为等等。多数人则认为内向是种不好的性格,认为内向的人性格孤僻,心理阴暗……这其实是对“内向”的巨大误解。

实际上,内向只能说是性格的一部分,即一个人的性格可能是偏内向的,或者偏外向的,但不会是完全内向或者完全外向的。性格偏内向的人,并不一定就是安静或孤僻的,在挚友面前或遇到感兴趣且可以发挥的话题时,他们通常可以滔滔不绝,甚至有点话痨。

而偏内向的人之所以在多数人面前或者公开场合前显得沉默寡言,可能是因为当时的话题TA不感兴趣或者发挥不了,为了保存精力,避免体验到不舒服的刺激,他们选择限制自己的社交活动,以免被过分消耗。也就是说,他们对于外部世界刺激是敏感的,只是选择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好沉思,善内省,避免自己被外界左右。

这类性格的人因为自我意识较强,不容易被外部世界影响,有的性格寡淡,对外界不太看重,觉得自己过好、不给社会添乱就行,有种淡泊名利的感觉,因而很多时候不太愿意与人来往,仅保留几个挚友。尤其是一些名人,在大众面前看起来侃侃而谈,实际上也是个偏内向者,当他们的心理需要到达一定的高度后,对外界也就没那么看重了,这个时候就会显示出一种让人觉得孤僻的错觉。

有的人则可能是因为成长经历的缘故,性格上比较自我封闭,什么事都自己承受,不太愿意与人交往,而这样的人可能给是一种沉默式讨好型人格。比如《华胥引》里的莺歌,因为被容浔所救,喜欢上了容浔,而努力地成为“容浔希望她成为的样子”,即坚强,受伤不吭一声,什么事都自己解决,从不寻求帮助,也不与人来往。如果说一个家庭里,养育者以“所谓的什么事都要自己扛,该求助的时候不能求助,不容许孩子有一点点软弱的时候”来教育孩子,那么,孩子成年以后,就可能形成自我封闭的性格,不愿意与人来往,或深交,内心极其缺乏安全感,却又无法满足,而这样的性格,一旦陷入绝境,无法自救,很容易崩溃。

回避型人格出于对亲密关系的回避,也会显示出不想与人交往的一面

回避型人格最大的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亲密关系大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应付。

回避型人格主要形成于童年。

当婴儿有需要,养育者不重视,认为哭闹一会儿就好,并且经常性地不满足婴儿的心理生理需要,婴儿就会形成一种“我不够好”、“爸爸妈妈不喜欢我”的意识,此后当养育者出现时,婴儿便会渐渐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满不在乎的假象,实际上内心十分渴望。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个体长期遇到这类情境和待遇,甚至遭遇养育者的打击式教育,就有可能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碍或偏执型人格障碍。

其中,回避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

因为害怕自己被批评或否定或排斥,而主动回避任何涉及较多人际接触的职业活动或者工作如果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被喜欢,TA不愿意与人打交道在社交场合会出现被批评或被拒绝的先占观念,因而不愿意主动参与骨子里的自卑使得回避型人格因为害怕失去,恐惧被拒绝而回避亲密关系认为自己在社交方面笨拙,缺乏个人吸引力或低人一等有些时候由于不得已而勉强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但不会主动

回避型人格对于社交是有意识地回避,自己选择性愿意或者不愿意,但其实,他们内心是十分渴望亲密关系的。

有的人可能不是不想与人交往,而是患有社交恐惧症

与回避型人格不同,社交恐惧症患者虽然也不主动与人交往,却不是主动选择的。

社交恐惧症也叫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对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表现出过分担心、紧张和害怕的神经症。患者常担心自己在公众场合会做出一些令自己尴尬的言行而感到十分恐惧,因而害怕与人接触。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

对自己严重的不自信,深深的自我怀疑,因而总是担心自己在社交场合出丑;在进行社会活动或者出现在公众场合的时候,会感到局促不安,表现出害羞的样子,同时会伴有口吃结巴、说话紧张的迹象;患者的恐惧与实际情况极不相符;患者深知自己的恐惧与担忧是多余的,不应该的,但无法自控;若患者被迫进入社交场合会产生严重的焦虑反应,茫然不知所措;患者在公众场合或社交场合伴有口干、出汗、脸红、震颤、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手脚冰凉等躯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会惊恐发作,出现呼吸困难,有濒死感等症状。

社交恐惧症患者尽管内心十分渴望参与社交活动,但由于无法自控自己的焦虑与恐惧,因而不得不拒绝大部分的社交活动,有的甚至连与自己的亲人接触,也会呈现社交焦虑,因而不得不回避社交活动,不与人打交道。但他们的行为在其他不了解的人看来,就是不想与人打交道

抑郁症患者由于无活动意志,也会出现不愿意与人打交道的表现

会出现“不愿意与人打交道”表现的,还有抑郁症患者,尤其是重度抑郁症患者。

这是因为,抑郁症患者由于大脑多巴胺、五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兴奋度大减,甚至降到零点,对任何事物或活动都提不起兴趣,缺乏活动意志,哪怕是起个床,健健身,他们都不会动,像极了一般人口中的“懒惰”,因而抑郁症也被称为“懒病”,一旦发作,什么事都不想干,包括联系朋友,更别说与人打交道了

同时因为心理与生理互相影响,在抑郁情绪的影响下,人肝气郁结,消化系统功能下降,肠胃运行不畅,导致气血两虚。而在中医理论中,气血虚的人往往缺乏精神,显示出疲劳、困倦、乏力等症状,更加不想动。

尤其是对于带有精神病性的重度抑郁症患者而言,因为伴有被害妄想,精神病性重度抑郁症会产生一种担心被人迫害的恐惧感,为了保证自己安全,TA拒绝与人打交道

不想与人来往和情感淡漠是两回事

情感淡漠是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一个名词,属于情感障碍的一种,指的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哪怕这个事情与个体本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也是如此。其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思想阻滞,显得呆滞、迟钝、麻木、毫无生气,看起来好像事不关己,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一些脑器质性病变类的精神障碍。比如说,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其他精神障碍等。

不想与人来往,则是人意识清醒的情况下作出的选择。有的人可能因为一些不幸经历,性情上变得较冷漠,但与情感淡漠完全是两回事。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和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为什么有些人生来就对人的情感很薄弱?

有些人生来对人生的感情很淡薄,与他原生家庭、成长环境和童年少年时的遭遇,以及性格上的原因有极大的关系。如果原生家庭父母情感不好,家里充斥着暴涙极易影响这个人的性格;如果成长的环境中周围人自私自利,看重金钱,斤斤计较比较多,他会感觉到世界缺少温暖;如果在童年的时候,他家庭遭遇到了变故,好好的家庭被撕裂了,他也会感觉到这个世界上情感是靠不住的。

以上这些原因对人的性格塑造,人的心理影响非常大,如果这些方面负面的东西太多,这个人就会对人的感情很淡薄。

什么叫情感缺位?

情感缺失症就是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或是内心想法丰富、流露于外部的非常少。 其实情感缺失在我看来更属于心灵上的孤独,可以表现为以下形态缺乏共情能力:很难感同身受他人的笑点或者是泪点,更甚至面对亲人的去世,在其他人哭成一条狗的情况下,自身却流不出一滴眼泪。

乐于独处,喜欢独自一人;对于恋爱保持无感的态度,甚至觉得自己一人能过得更好,而拥有伴侣是一件非常麻烦并令人感到恐惧的事情。

善于模仿和揣摩别人的心思,故而对外伪装出出一副“我很开朗”“我是个正常人”的样子,来维持正常的日常生活,实则全是演的。往往在人走后,立刻就会流露出自己冷漠的面孔。

改善情感缺失:

1、多交流

交流不仅能使人克服冷漠,还能使人攻克一切情感障碍,愿君多用之,此方最见效。頭條萊垍

2、 接触大自然

孤独冷漠感袭来时,不妨骑上自行车郊外转一圈,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让它消除心中的苦闷和忧郁。

3、欣赏艺术

无论是音乐文学还是美术,都蕴含着让人不得不服它的魅力。如果你爱上了这些无生命的东西,是会对所有活生生的精灵充满爱心的。

对亲情很淡漠的孩子到底什么心理?

孩子对亲情冷漠的原因:

1、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当

有些父母认为,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就够了,毕竟自己小时候连吃穿都成问题呢。但这样的教养观念,无疑是有问题的。当父母抱有这样观念的时候,就会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

当孩子想要父母的陪伴时,父母不仅不陪伴,反而指责孩子不懂事,自己这么忙没看见吗?当孩子想要得到父母的夸赞时,父母不仅不表扬孩子,还严肃地教育孩子不要骄傲自满,要再接再厉。这样情感表达缺失的教育方式,如何能培养出孩子对亲情的重视呢?

2、父母的榜样效应

有些父母在责怪自己的孩子对亲情冷漠时,却忘记了自己对待自己父母的态度。如今有相当一部分成年人,对自己年事已高的父母态度不佳,经常动不动就指责、辱骂父母,这样的行为落在孩子的眼里,孩子自然就会习得这种行为。

于是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就把自己看到并学习到的这种相处方式用在了和父母的相处中,进而在父母的角度看来,看字就对亲情冷漠了。頭條萊垍

3、情感冷漠症

情感冷漠症,是一种以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症状。患有情感冷漠症的人,会缺乏常人应有的情感反应,对周遭的事物都抱持着一种冷漠态度。如果孩子患有情感冷漠症,也会对亲情表现冷漠。

对感情淡漠是什么性格?

对感情淡漠,首先来自内心的自卑,也许成长中受过伤害,变得小心翼翼,又或者是过于自私,只想到自己。

为什么会有人天生对感情淡漠?

没有人会天生感情淡漠的,如果有人对感情表现的淡漠,那应该是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情感模式。

有人害怕在情感的互动中受到伤害,就把自己包裹起来,不让自己的真情实感真实的表露出来,害怕自己一旦表现出热情来,而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内心就会受伤害。

一个情感淡漠,共情能力极差的人该怎么对待别人的喜欢?

我也许就是他人眼里的这一类人吧。

因为情感淡薄,所以对人对事就不会大喜大悲,知道事物的必然规律,能够接受“必然结果”。不是很愿意浪费时间去猜想,去做无谓的牺牲。

因为共情能力差,所以不太会为自己的不同和别人的不同找原因。比如喜欢,你喜欢我和我并没有关系。我喜欢你也并不会要你怎么样。总之就是特立独行的存在,不太受外界的干扰。

感情淡漠的人是否比感情丰富的人受到的伤害要小?

在心理学上,其实感情淡漠和感情丰富并没有明确的分割标准,一般情况下,智力健全的人,都存在感情上的侧重面。比如说有的人对伴侣不冷不热,甚至有时候显得无动于衷,但是对孩子却非常关爱,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令其牵心动肺。有的人对同性朋友很平淡,貌似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是对异性非常热情,就是人们说的重色轻友。这都是因为他的感情侧重面不同。而且有时候和生活阅历,感情经历有关系。

说到受伤害的问题,就看他遇上的感情挫折是否是他侧重的方面。四川有个女孩,一家四口有个弟弟,自小父亲对她非常照顾,但是母亲性格不好,严重的重男轻女,经常责罚她,不过女孩也没有记恨什么。后来女孩出去工作,打电话回家给母亲就不知道说什么,但是和父亲聊天却有说不完的话。母亲就觉得女儿感情很淡薄,但是发亲觉得女儿很好啊。后来她嫁人生子,两年后父亲去世,女儿和母亲的联系就更少了。母亲常说自己就算死了,这个姑娘也未必会流泪。08年汶川地震,在外地工作的女儿第一时间赶回老家,在废墟中找到母亲,看到母亲安然无恙,大哭一场。所以感情是不是淡漠,受伤害后的影响大小,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完全来自于个人的性格和对感情的侧重面。

此外,世界上确实有极少数人对任何事,任何人都显得漠不关心,都显得没什么感情。这不是感情淡漠,这是自私而已。这一类人是不在乎伤害别人,伤害别人他都觉得不值一提,你计较就是你幼稚。但是别人伤害他就完全不一样,一点小事也会和人争得你死我活,他会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伤害。这是因为他感情的侧重面就是他自己。

所以当你发现一个人表现的感情淡漠,受了伤害也显得平淡从容,那就提醒自己,他只是对这件事或这个人没什么感情,内心是无所谓的态度。并不表示他遇上所有伤害都能这样,只是这个人或这个事并不那么在乎。

感情淡薄的人有多可怕?

一个人心中如果没有了挂念的东西,就会做任何事都不会考虑后果,甚是可怕。

每个人都有家人,所以也就有了软肋,如果一个人感情淡薄,他就不会去在意任何人的感受,想做什么做什么,哪怕是不对的事情, 他也是只管自己心里高兴,就是一个典型的利己主义者。

添加老师微信 qgzx5520(长按复制微信号)或LINE ID ve1314 可享受一对一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