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我对情感的看法,学了积极心理学有什么用?

积极心理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在主观层面上,积极心理学研究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幸福、快乐、希望、乐观、流畅,以及满足、满意等。其中,主观幸福感是研究的重点。

第二,在个人层面上,积极心理学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开发智慧和创造力。如积极的人格、爱的能力、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坚持、天才、智慧和灵性等。其中,积极的人格是研究的重点。

第三,在群体层面上,研究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使个体发挥其人性中的积极。例如责任、关爱、文明、自制力、容忍力,以及职业道德。

今天看到心理学上说,情感是人类独有的。为什么?

情感是人对事物产生的主观体验,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所以情感强调的有几个方面,一是人的主观体验,二是具有社会属性。

由于人们平时会进行各项活动,从而与客观事物发生多样联系,所以这些客观事物对与之联系的人就产生了特定的意义,人也会对其产生特定的态度,会产生各种体验,这实际上是人类的一种主观内心体验过程,称之为情感过程。

除了人类,其他生物可能也会有各种体验,不过人类总是会更关注自己一些,研究心理也是以人为基础来进行的。心理学上的情感主要研究分析的对象是人。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心理学家发现,虽然整个心理学研究的重心在都消极的方面,积极和消极的研究比例是21:1,但是人们还是越来越“蓝瘦香菇”。因此,积极心理学之父,Martin Seligman在《积极心理学手册》的序言里提倡: “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促成一种变化,让心理学从只关注补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时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的产物和衍生。他的奠基人“祖辈”有罗洛·梅(Rollo May)、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Aaron Antonovsky。 “父辈”有Martine Seligman、Ellen Langer 、Philip Stone。

为什么要研究积极心理学?

1、集中研究有用的事情至关重要,而仅研究负面案例是不够的

2、摆脱抑郁不意味着就同时变得快乐了,快乐不是对痛苦的否定

3、预防消极最有效的方式是培养积极的能力、强壮的心理免疫力、和获得幸福的良性循环

积极心理学帮助我们处理消极情绪,帮助我们处理焦虑不安,处理抑郁和痛苦的经历及情感问题。过去10年多时间的研究发现,处理不断增加的抑郁病例个体的抑郁或焦虑,最有效方法是不要直接专注于抑郁和焦虑,最有效的方法是培养积极性和个人优点,培育激情,提出这种问题。“我人生中什么是有意义的,我的目的是什么?我为什么在这里,毕业后我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提出这些问题并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人所追求的,不是避免痛苦,而是追求更多快乐,使生活更有意义,更成功。

心有助,不孤独。欢迎关注卢悦,关注公众号心之助。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1、积极主观体验研究頭條萊垍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

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

在对待过去方面,主要研究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当前方面,主要研究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主要研究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

2、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

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建立的基础,因为积极心理学是以人类的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有适应性的整体为前提理论假设的。

积极心理学家

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

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

3、积极社会环境的研究

马斯洛

、罗杰斯頭條萊垍

等人指出,当孩子的周围环境和教师、同学和朋友提供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孩子就最有可能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

相反,当父母和权威者不考虑孩子的独特观点,或者只有在孩子符合一定的标准才给予被爱的信息的话,那么这些孩子就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模式。

积极心理学,如何让感恩在心中生根?

原生家庭,是一个人健康心理的发源地。

积极的心理,是天生的恩赐、后天的培育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个生来没有先天性性格缺陷(反社会人格、偏执、易激惹等)的人,在后天父母养育他的过程中,自然地建立起稳固而正确的三观,在人生的道路上自然地经历好与坏的际遇,他一般都能学会对人对事感恩。

如果随着后天的努力,不断修习、完善自己的内在品质,他的逆商和包容力、理解力,就会进一步加强。

因此,一个人尽早建立和完善一套稳定的价值体系,是他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必备条件。自此,他的视线就能从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关注”抬高到“关注他人、关爱他人、理解他人、感恩他人”。这样的人,不会过度自私自利,懂得饮水思源。

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稳固的三观,无法明辨是非,他考虑问题就会偏向消极面。更谈不上有感恩之心了。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望采纳。

你怎么看待自己的情感问题的呢?

《你怎么看待自己的情感问题?》

我觉得不管男人也好,女人也好,对待自己的情感问题一定要忠诚,只有忠诚才能一直的走下来。

因为一个女人嫁给你,她是信任你,并不是图你有什么,而且,嫁给你之后,帮你顾家,帮你看管小孩真不容易,什么繁琐的小事,都要一点一点的去操心,为什么说,母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

她们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给你了,图了什么,所以,我觉得男人真是要多理解多包容,这个世界就是因为包容才能走到一起,所以,要懂得珍惜。

要懂得多爱惜身边的人,多对她好一点,人都是这样子的,你对她好,她也会对你好,男朋友女朋友也是一样。

欢迎留言与关注

谢谢哦――

心理学知情意?

心理学上的知情意,知就是认知,情就是情感,意就是意志。

认知就是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和知道了解,比如你看到一双鞋子,你知道这是一双鞋子,并且还知道这是一双运动鞋。

情感就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内心所产生的特定的感情,比如喜爱,憎恶,愤怒等感情。

学了积极心理学有什么用?

自从知道“积极心理学”这5个字后,我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巨变。

我觉得我一直是个悲观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总是往坏里想。小时候就算我考试考的好,考了第一名,也只能高兴一下,接着马上陷入担忧:下次考不好怎么办?

老师怕我们骄傲,会讲一些“做人要谦虚”之类的话,讲的时候还会瞟我两眼,估计就是说给我听的。老天,真是冤枉我,我像骄傲的人吗?每次上台领奖的时候,其实我心里都很尴尬,我觉得就算考第一名也不需要站在大庭广众之下捧着奖状对着大家笑。要不然下次失败的时候你看别人怎么挤兑你。

开始读小学时,我就意识到: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考砸了是会挨打的。尽管我在少年时被称为学霸,可是记忆最深刻的却是数学考了70分被打。哪怕你平时再优秀,只要一次失败,就会被钉在耻辱柱上经常被人说。

一次失败,就会被人扣上“脑子不中用、笨蛋”的标签。所以,对于失败,我非常地恐惧。大人们不断地要求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对他们寄予厚望,让孩子帮助他们实现梦想。可是,几乎没有人教我们:跌倒了该如何爬起来。

失败时的伤痛,只能独自承担,还要提防外界撒过来的一把盐。失败,这个词对我来说就是红色的危险警告。我拒绝这个词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所以,每次做什么事,我都害怕:失败了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后来我自己得出一个结论:少做事,少尝试,那失败自然就少喽。

于是我在逃避中成了一个悲观主义者,也许是受家庭影响,也许是基因里本来就有这成分。我经常无端地对人生感到绝望,我咳嗽一下就生怕自己得癌症,我被人笑话时会觉得天塌地陷,我遭受挫折了会觉得前途无望。

我看着别人大胆地去尝试,失败了能迅速走出来,内心真的是无比羡慕呢。为什么我总是担心害怕呢?为什么我总是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社会的阴暗面呢?有一次,写作群的木棉姐听我倾诉后,告诉我:你可以接触下积极心理学,说不定能帮助到你。

听她这么说,我到网上买了积极心理学的书开始看。这一看不打紧,积极心理学的大门向我打开了。自从知道“积极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后,我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然行动上也有变化,只不过没有那么快地转变,要循序渐进。

可能有人会问:积极心理学有这么神奇吗?其实它一点也不神奇,它只是帮助我们挖掘我们本来就拥有的东西。

积极心理学更关注人类的优势。

人类自身确实存在许多缺点,可是如果只盯着缺点,一个人就缺乏自信和动力。如果你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自己的优势拓展方面,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当你的优势越来越突出,你就会拥有自信。

成年人要这样做,对待孩童更是如此。有的家长天天拿自己孩子跟别家的比,动不动就觉得自己的孩子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反正就是比不过别人。如果孩子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那一定是非常痛苦的,就算是天才也会被打击成傻瓜。

你为何不看看自己的孩子有什么优势,然后帮TA发展呢?

我看待自己,就是一直盯着缺点,觉得自己自控力不强、不够勤奋、不够勇敢、不够时尚……总之各种不满意,越看越嫌弃。

后来我就学习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来发现优势。我做了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教授的VIA测试,发现自己的性格优势主要是:好奇心、热爱学习、洞察力、领导力、谨慎、谦虚、幽默等方面。

我也找出了具体的证据来证实我确实有这些优势,比如说我对新的知识总是非常好奇, 愿意主动去学习。我坚持写作、运动,带动其他人参与。我能够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有趣好玩的一面,而且乐意去欣赏美丽的事物。

这些,本来就是我自身存在的东西,并不是别人给予的。可是由于之前我的悲观思维,我看不到。我很庆幸我的好奇心尚在,它指引我去学习积极心理学、去更好地完善自我。

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会去关注别人的优势。我们的积极回应和消极回应的比例至少是3:1。当你能够发现他人的美好,那你的人际关系方面会有所改善。否则你看谁都不顺眼,那谁还想靠近你呢?

我开始记录感恩日记,每天临睡前记下当天值得感恩的三件事情,或者5件10件也行,最少也要写一件。而且带动我的朋友也来一起记录。虽然这个记录时断时续,但我一直没有忘记这个事情,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常怀感恩之心。

每天三件感恩事,曾被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运用到他的课堂里以及美国军方的士兵心理培训中,这样可以加强他们的积极情绪,会对他们的工作、人际关系方面有好的促进。

在我记录的过程中,刚开始并没有什么效果,我想难道自己就是一个冷血人,体会不到快乐吗?

有一天我的情绪非常差,整个人的状态都不好,我觉得这个世界都对不起我。临睡前,我写总结,回忆白天发生的事情。因为主要是写值得感恩的事情,所以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就被我暂时放到了一边。

我想到了白天我曾经帮助了一个人,那个人开心地对我说谢谢,这说明我的内在还是有善良的一面。我想到了白天我曾经拍过的美景,我拿出来欣赏了一番。我想到了白天我曾经去吃过的美食,我回味了一下。我想到了白天我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是一个姑娘写的。她在工作中犯了错误,她没有逃跑,而是勇敢地去面对和承担,最终她把这个错误变成了机遇,她的人生迎来了新的转机。这个故事让我感动,我也从中有所收获。

当我记录完毕,我心中涌动着感恩,我觉得生活还是挺美好的,值得我去珍惜它、享受它。这个时候,我真的体会到了:这个积极心理学记录方法虽然简单,却有着意想不到的威力。

积极心理学,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分享和实践的东西。篇幅所限,我一时半会也说不完。

我知道,我的人生因此在慢慢地往更好的方向变化着。我很幸运,能在无助的时候接触到这样一门学科。如果你感兴趣,也一起来学习吧!

推荐我阅读过的积极心理学书籍:

《积极心理学》克里斯托弗·彼得森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马丁·塞利格曼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马丁·塞利格曼

《真实的幸福》马丁·塞利格曼

《持续的幸福》马丁·塞利格曼

《幸福的方法》泰勒·本-沙哈尔

《幸福超越完美》泰勒·本-沙哈尔

人为什么要有情感,爱从天真到成熟,从无到有,给人什么启示?

情感是人类随着自身精神世界的发生发展,对自身和周围一切事物形成的精神感受。这种精神感受是态度的一部分,态度是个体特定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情感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观,具体表现有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前面说过情感与人的精神世界和认知能力密切相关。情感是随着人精神世界的发展而丰富。比如,我们小的时候,生活中接触的事物少,加上身体发育不完全,自身能力低下,产生的感受较少,情感单一不丰富。随着自身的成熟认知能力增强,接触外界的事物增多,带来的自身感受增多,情感也就越加丰富。所以,情感是来自自身和外界两个因素,是随着我们的人生进程逐渐形成的必然产物。

情感的产生脱离不了自身和外界两个因素。这两种因素既有物质上的原因,也有精神上的原因。比如,在我们身体发育不成熟时,我们的爱是单纯的纯粹的,更多的是以个人内心的感受为主。比如,对父母的爱、对异性姊妹的爱以及其他方面的爱。直到我们的身体发育成熟,我们的爱也不在单纯,表现在对异性有了不一样的内心感受。这种爱的感受是建立在男女“性”器官发育成熟的基础之上,但受限于个人精神世界尚未成熟,以及人生尚未进入可以独立的阶段。因此这种“爱”还是带有天真的味道,缺乏生活的历练。直到我们可以对这份爱可以负担起应有的“责任”,到这时我们才可以真正的去拥有这份爱。

爱的历程也是人生历程的缩影。想一想我们从弱小到成熟,从需要别人呵护照顾到自己独立生存,人生中的其他方面莫不如此。我觉得人生好像天生带有某种“责任”,虽然每个人在人生中的表现各不相同,人生中所要承担的任务也各自不同,但完成这些任务的目的确实却是相同的。就像有人说的“要扮演好生活中的角色,直到人生谢幕的那一天”。生活中,照顾病妻34年的张全业、为了妇女健康终身未嫁的林巧稚、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28年未回家探望父母的黄旭华等等,与其说是责任不如说是爱到极致的人生表现。所以,人生的旅途是爱的旅途,也是超越爱的升华之路。

积极心理学的四个目标?

“积极情绪”。幸福2.0理论的第一个元素是积极情绪(快乐的人生)。这也是幸福1.0理论中的第一个元素。它仍然是幸福2.0理论的基石,但有一个关键的改变—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从整个理论的目标,降低为包含在积极情绪里的一个因子。

“投入”。投入仍然是一个元素。就像积极情绪一样,它也只能靠主观的评估。(“有没有感觉到时间停止?”“你完全沉浸在任务中了吗?”“你忘了自我吗?”)

“对快乐的主观感受是在现在,而对投入的主观感受只能靠回顾”积极情绪和投入是幸福2.0理论里两个靠主观来评估的元素。积极情绪是快乐(或愉悦)的元素,包含了主观幸福感的所有常见因素:高兴、狂喜、舒适、温暖等。不过要记住,处于心流状态时,通常没有思想和感情,我们只会在回顾时说“那真好玩”或者“那真棒”,因此,对快乐的主观感受是在现在,而对投入的主观感受只能靠回顾。

积极情绪和投入显然满足幸福2.0理论元素的三个标准:(1)积极情绪和投入有助于幸福;(2)很多人把它们当成终极追求,而不是为了要获得其他任何元素(就算背部按摩不能带来任何意义、成就、人际关系,我也想要它); (3)它们的测量与其他元素无关(事实上,的确有一小群科学家致力于这些主观幸福变量的测量工作)。

“意义:属于和致力于某样你认为超越自我的东西”。意义指归属于和致力于某样你认为超越自我的东西,我保留它作为幸福的第三个元素。意义有主观成分(“昨夜宿舍里的通宵畅谈难道不是最有意义的吗?”),因此它有可能被纳入积极情绪。如前所述,主观成分是积极情绪的决定性因素。人们对自己的快乐、狂喜或舒适不会感觉错。

你觉得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过,意义则不是这样的:你可能会认为这个通宵卧谈会非常有意义,但是当多年以后,你在没吸大麻时重新想起它来,就会认识到它很显然只是青春的呓语。

你对情感有些什么看法与心得?

情感从初次相识到热恋最后走到一起组建家庭是有一个过程的,而这个过程是有阶段性的,且每个阶段要把握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

初次相识时,大家看中的是顺畅性原则和节奏感,什么叫顺畅性呢,就是你一句我一句,很流畅,就像流水一样,和对方沟通的问题所带来的情绪体验都是平稳的偶尔有些上下浮动。节奏感是指,我们面对面聊天以及文字聊天的回复频率;

是否觉得对方适合做自己的恋爱人时,大家会把情感五大价值(情绪价值,性价值(主要是外貌),情感价值,经济价值,精神价值)考虑进去,虽然每个人考虑的重点都不一样,但是所考虑的问题都不会偏离出这五大价值;

在恋爱以及婚后的历史长河里,大家的侧重点又会去体验爱情三角模型的变化(承诺,激情,亲情),这三种比重的变化会让关系中的双方的想法,心情发生变化;

在婚后,要去判断男人的事业发展阶段,女人事业发展阶段,在判断这个的前提下去谈情说爱才会让双方都理解对方;

最后,在感情中,双方对于情感知识以及相处之道的不断学习,对认知级(双方的知识看法)的顺畅对接才是永保情感的秘籍。

添加老师微信 qgzx5520(长按复制微信号)或LINE ID ve1314 可享受一对一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