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情感竞争心理学理论,什么是情感学?要从什么学起?

什么是情感理论?

1.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是指了解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和心理倾向,以及自己所具有的直觉能力。 自我觉察,即当自己某种情绪刚一出现时便能够察觉,它是情绪智力的核心能力。頭條萊垍

2.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什么是情感学?要从什么学起?

1.概念:情感是心理学中用来描述感觉或情绪经验的概念。在心理学里,情感是生物体与刺激相互作用的导体。这个词有时也指情感表达,例如通过面部、声音或手势等行为。

2.地位:情感领域是现代心理学描述的三个分支之一,这三个分支分别为认知、意动和情感。所以情感也在“心理学”的行列中,即 “情感”、“行为”和“认知”。

3.可以先从学习这六种主要情感理论开始。

1)情感进化论

查尔斯·达尔文认为情感之所以进化是因为它们具有适应性,可以使人类和动物生存和繁殖。爱与感情的感觉引导人们寻找伴侣并繁殖。

2)詹姆斯·兰格的情感理论

情感是由于对事件的生理反应而产生的。

3)炮弹情绪理论

情感的生理和心理体验是同时发生的,而一种不会引起另一种。

4)沙赫特·辛格理论

生理唤起首先发生,然后个人必须找出引起这种唤起的原因,并将其标记为一种情感。刺激导致生理反应,然后进行认知解释和标记,从而引起情绪。

5)认知评估理论

思考必须首先发生在经历情感之前。事件的顺序首先涉及刺激,其次是思考,然后导致生理反应和情绪的同时发生。

为什么要竞争与合作心理学?

①心理原因是,人具有理性,从自我意识出现开始,人就开始使用一定的价值尺度来评判自己。这些价值尺度,是其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伴随语言的掌握形成而发展起来的。长期的社会化经验使人们懂得,只有在社会设定的这些价值尺度上获得了积极评价,才会得到别人的注意与承认,本人才有价值。为此,人的成长中逐步形成了强烈的社会比较倾向,并期待社会比较的结果能够有利于自我价值的肯定。人们试图在社会比较

(social comparison)中确定自我价值的需要,使人们倾向于超越别人,采用竞争的方式与他人发生关系。

②社会生活中的利益一致和冲突,是合作与竞争的直接动因。

情感需求是什么意思?

情感需求我理解的意思是人感到很寂寞,很无聊的时候需要人来陪伴,聊天,交流。

这里面有很多种,比如说失恋的人,孤独的人,心情烦闷的人,还有孤寡老人等等,这个陪伴也是的需要技巧的,不是瞎聊天,咱掌握对方的需求,疙瘩在哪,怎么解开,这就是个心理学了,不管男女年轻的也好,聊天还是要有个度,掌握好分寸。

竞争理论?

竞争是人类社会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 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便是一种竞争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人 类社会中的竞争现象进行总结之后,得出了一些有关竞争的规律,掌握这些规 律,有助于我们在竞争中取得胜利,这里将这些规律概括为“竞争理论”。

bowlby提出的心理学理论?

英国学者John Bowlby曾提出的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认为,在宝宝成长早期与其主要照料者之间,情感和身体上的关系对之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俗的说,是安全感在成长早期的建立。

当我们内心有很强的安全感,情感上有坚实而确定的支撑,我们就能更勇敢地踏出探索世界的第一步,以及未来要走的每一步。因为我们确信,当害怕或无助的时候,回过头就会有那个人充满温暖和爱的抚慰,和无条件的支持。

就像宝宝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走几步,会回头找妈妈。看到妈妈在不远的地方,宝宝就安心又大胆地继续往前走。而妈妈呢,会为宝宝踏出的每一步而开心,微笑地看着,拍手鼓励着,即使可能这每一步,随着宝宝的长大,都是离自己越来越远。

心理学相关理论?

目的论和心理创伤相关联。每个人都多少有点心理创伤。在阿德勒看来,心理创伤只是一个借口,每个人当下的行为,由每个人当下的目的决定,这个目的可能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面。

课题分离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关键理论。在阿德勒看来,人所有的困扰都来自人际关系。

心理学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关于情感和意愿的理论?

情感:情感理论中,认知包括感知,注意力,评估,决策,记忆等。情感理论的中心问题是情感如何与其他过程进行相互作用,而这些过程已经进行了更广泛的研究,最值得注意的是认知。

意愿:意愿是指一组启动个体行动,并支持个体向着目标,沿着既定的路径持续前进的自我信念系统。路径是一组有关个人对自己有能力找到有效的路径来达到渴望的目标的信念和认知。

可不可以用心理学解释什么是爱情?

心理学中的爱情,包括激情之爱( Passionate love)和同伴之爱( Companionate love)。

激情之爱,指的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强烈而积极的爱意,激情之爱往往来自生理原因,比如男生长得又高又帅,女生长得漂亮,身材又好,或者男生的声音很有磁性,女生的声音非常温柔,就很容易吸引异性。 这是通过视觉和听觉,带来的生理唤起。

还有一种唤起爱情的方式,就是当两个人共同经历困难的时候。比如两个人一起经过摇摇晃晃的吊桥,因为他们面临着身体以为的“危险”,各个器官会受到影响,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心跳加快,这种情况下会对彼此更加依赖,共同经历这种事情的两个人,也很容易产生爱情。

同伴之爱是一种深沉而真诚的依恋。我们常常看到,街上两个耄耋之年的老人手牵着手,互相搀扶着慢慢走过。在他们的一生中,也经历了激情之爱,但是后来,生活越来越平淡,随着孩子的降生,他们之间的激情会慢慢消退,这种感情变得很平淡。类似于我们通常说的亲情。

亲情也有分类。

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的亲情(夫妻),和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是不一样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夫妻可能会离婚,但是孩子和父母之间之间由于有亲情存在,他们这辈子几乎不会断绝关系。

激情之爱是前提,同伴之爱是必然结果。没有激情,也走不到同伴之爱,因为两个人根本就不来电,就像路上的两个陌生人一样,即使擦肩而过也没有任何继续联系的可能。

但同伴之爱才是维持稳定关系的关键,同伴之爱的根本因素就在于公平,两个人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有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两个人,才能一起分享人生的喜怒哀乐,共同走完一生。

什么叫做情感勒索?

前几天的520,所有情侣们的大日子,当然对许多单身汪来说,并不友好。

别人鲜花簇拥,甜言蜜语,而单身可能意味着只能早早下班、回家、吃饭、睡觉。

即便这样,单身汪还是没有逃过催婚大军的强烈攻势。

有网友称,自己的妈妈催婚都催到朋友圈了:“亲家母,我儿子的婚床都铺好了,什么时候把你家姑娘送过来。”

催婚,真的是让许多80后、90后听到,都脑壳疼的一个词。

被情感勒索困住的我们

不光是我们普通人,许多明星也加入被催婚的行列当中。

在《我家那闺女》节目中,焦俊艳被父亲催婚。焦俊艳说,自己刚从一段感情中走出来,希望过两年再考虑。

父亲当即对工作人员说:“麻烦你们,有什么合适的人,请介绍给我女儿。”

在听到女儿说“即便结婚,也不打算要孩子”时,焦爸爸说:“人生到什么阶段,就要走什么路,你不听我的话,不结婚生子,将来必有遗憾。”

焦爸爸可能没有意识到,他对女儿的“爱”,其实是一种“情感勒索”。

“我都是为你好,你怎么就不听话呢?”

“你要是再这么做,我们就分手。”

“三十岁还不结婚,你就成剩女,没人要了。”

你是否听过类似的说法,如果是,你可能已经受到情感勒索的折磨了。

情感勒索本质上,就是一方为了一己之需,利用情感迫使对方让步。

面对亲近人的无理要求,被勒索者明知道不合理,却又很难直接拒绝。怎么办呢?

知名心理医师苏珊·福沃德博士专门写了一本书——《情感勒索》,为我们揭示了遭遇情感勒索的原因,以及走出困境的方法。

情感魔咒:“我都是为你好”

今年奥斯卡金像奖,获得“最佳动画短片”奖项的动画短片《包宝宝》,讲述了一位空巢华裔妈妈的故事。

妈妈用心包了包子,想陪爸爸一起吃早饭。爸爸却匆匆往嘴里塞了一个包子,就着急上班去了。留下妈妈孤单一人,在家吃剩下的包子。

这时,包子“活了”,变身成一个包宝宝。妈妈很开心,她把包宝宝当成自己的孩子,为他洗澡、吃肉馅、量身高。

包宝宝也非常开心地成长。慢慢的他长大了,开始叛逆了。

他不满于妈妈的过度保护,想要有自己的朋友,想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间。

妈妈给他做最爱吃的饭菜,他不回来吃。等到他回到家时,还带回来一个女孩,宣布要跟女友建立一个新家庭。

妈妈不愿接受现实,堵上家门,不肯让包宝宝离开。

包宝宝执意要走。妈妈一气之下,抓起包宝宝,一口吞进了肚子里。

妈妈十分懊悔,大哭起来。当爸爸把“真”儿子推进房间时,妈妈才清醒过来,自己原来是做了一场梦。

短片火了之后,很多网友留言:“我就是包宝宝,从小活在妈妈的管制下,让现在的我逃离远方。”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扮演着情感勒索的角色。他们希望凡事都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甚至会牺牲子女的利益。

刘若英在《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中写到:“几乎99.9%的父母都会不自觉地对小孩进行情感勒索,这种情况只会让小孩越来越觉得跟父母相处是被迫的,也无法享受跟父母相处的快乐,甚至觉得跟父母通个电话都有压力。”

情感勒索之所以如此普遍,甚至屡屡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披着一张“我都是为你好”的外衣。

而且,越是亲密的人之间,越容易出现情感勒索,比如亲人、伴侣、密友、同事等。

他们能轻易体察到我们所敏感的软肋,并且利用我们暴露无遗的情感弱点,来保证他们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

虽然我们不想承认,但正是由于我们的不断让步,勒索者才掌握了达成自己目的的方法。

如何走出情感勒索的黑洞

大部分情感勒索者的行为都建立在一种“我想要什么就得获得什么,什么时候要你都得给我”的心态。

他们就像小孩一样,无法预料自己行为的后果,也压根不会考虑目标的妥协对他们本身又有什么影响。

只有当勒索者发现自己控制不了别人时,他的安全感垮塌了,才会恐慌,才会改变。

明白了这个道理,再次面对情感勒索,你会更加有底气。就像苏珊说的,“《情感勒索》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它能减少勒索者强加于你的罪恶感。”

当勒索者对你提出要求时,第一步是“停下来”。 不论想不想答应,都不要立刻回应。可以告诉对方,“这件事很重要,我需要认真想想”。用这段时间,做好不让步的准备。

第二步:用旁观者视角,审视自己不舒服的原因,明确自己的决定。如果对方的要求很合理,但表达方式不对,那就明确告诉他,然后有条件地答应。

例如,女朋友想要让你做家务,但是采取的是冷战的态度。你可以告诉她:“家务我愿意承担,但不喜欢这种冷暴力的方式。如果你能停止,我很乐意做我该做的。” 如果对方的要求很无理,那就应该选择拒绝。

第三步:告诉对方自己的真实想法。你可以在对方不在场时,用语言表达不满,发泄情绪,但不要当面争吵。再通过列清单的方式,把“自己不能接受的”和“希望对方给予的”写下来,用温和的方式告诉他。

让对方感受到,你是爱他的,而且如果你有足够的能量,你一定会愿意为他付出的。

写在最后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无论是被勒索者还是勒索者,都有一个本质的核,那就是不能做自己。

人不只是活在社会关系里,除了父母,子女,夫妻,同事这些外在标签,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而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应该被尊重,都有权利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对“情感勒索”说不。

法国有一句谚语,叫:所有故事的开端都是温情又美好的。

有了爱,只要处理得当,坏事也能变好事。学会为自己负责,勇敢做出改变,才能收获平等自由的爱。

永远不要忘了,你才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个人。

添加老师微信 qgzx5520(长按复制微信号)或LINE ID ve1314 可享受一对一咨询服务